2014年4月8日星期二

历史 初三 第二章

日本占领时期的新马、沙巴和砂劳越

日本登入马来半岛时间:

登陆:1941年12月8日

(偷袭珍珠港)

占领半岛:1942年2月15日

(包括新加坡)

投降:1945年8月15日

(二战结束)

登陸地点:1.宋卡、北大年(泰国南部)

2.哥打巴鲁(吉兰丹)


日本发动攻势:1941年12月8日

占领整个马来半岛:1941年1月底

新加坡沦陷:1941年2月底

新加坡的抵抗:1。陈嘉庚(华人)

(华侨抗敌动员总会、义勇军)

2。阿南中尉(马来人)

(马来军团)

接受投降的英军总司令:白思华

接受英军投降的日本官员:山下奉文


日本入侵北婆罗洲

主要防务:英国军队

攻陷原因:英军不与日军发生正面冲突


(英军海军受创)

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:

日军登陆美里,并攻占古晋与诗巫(砂拉越)

日军先占领纳闽,后进驻亚庇、山打根(沙巴)


日本侵略东南亚的原因

控制东南亚的资源

占据印支三邦(越、寮、柬)和缅甸

(切断盟军对中国的援助)

将西方势力赶出东南亚

(大东亚共荣圈)


日本的统治政策:

行政

将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共置于同一个行政单位

以新加坡为军政首府,改称昭南岛

各邦设咨询委员会,苏丹任副主席,统治实权却在日军长官手中

槟城(彼南岛)和马六甲直接归日本政府管治

北婆罗洲—砂拉越、文莱、北婆组成一个行政单位

北婆(沙巴)再被分为西界州与东界州

砂拉越分为古晋区、诗巫区、美里区

北婆、砂拉越两地各设咨询委员会

社会经济

社会方面:推行日本化运动

1.强制人民学习日语

2.采行日本“昭和”纪年

经济方面:

(1)日本的大财阀控制--橡胶业、锡矿

业、金融业、交通事业

(2)大企业则垄断市场

(3)流动货币:日本政府发行的军用票

农业粮食方面:

(1)鼓励从事种植,以应付米粮短缺问题

(2)粮食征购与配给制度

(各户必须拿配给卡到指定商店购买限定数量的物品)


日本对各民族的统治政策—分而治之

华族:

手段:强压手段

原因:马新华人长期支持中国抗日

行动:

A.进行大检证和肃清行动,杀害了15万华人

B.透过华侨协会强迫华人缴纳5千万元的“奉纳金”

C.北婆与砂拉越方面,除了逮捕抗日华人之外,也勒索上百万的“国防金”。

D.此外,征收人头税与各种杂税


巫族

手段:安抚与笼络

借口:帮助马来人摆脱英殖民政府

行动:

A.保留了警界和民事服务部门的马来官员

B.释放被囚禁的马来青年会的领导人

C.协助成立“祖国护卫军”—反英

D.答应给 “半岛印尼人民联合会”独立

(促进马来亚与印尼合并与独立)

E.协助村长组自卫团,以维持秩序与监视抗日活动


马来青年会

马来民族第一个政党组织

受印尼民族主义运动影响

创办者:依布拉欣。耶谷、布斯达曼

目标:

团结马来群众、

争取民族与国家独立、

与印尼群岛组成“大印度尼西亚”


印族

A.挑起印族反英情绪

B.鼓励参加“印度国民军”到缅甸、印度反抗英军

C.被强迫到暹罗建筑“死亡铁路”


日治期间的反抗运动组织

马来半岛:

马来亚人民抗日军(华人)

136部队(英国领导)

马来人—国家军(彭亨)

忠诚马来军团(吡叻)

砂拉越、沙巴

由依班人组成抗日队伍

神山游击队(华人与巴爪人)


大战结束

1945年8月初,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

8月中,日本投降

9月10日,北婆罗洲的日军在纳闽宣布投降

9月12日,马来亚日军在新加坡投降

英军重返马来亚,并在1946年对日军进行审讯,并处死滥杀无辜的日军


“马来亚联邦”计划的动机与方案

“马来亚联邦”计划的提出

背景:1.战争结束,华、巫族群关系紧张

2.粮食短缺 、通货膨胀、失业问题

3.英军重返马来亚,设立军政府, 

恢复 主要经济活动。

动机:1.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

(巩固英殖民在马来亚的统治) 

2.制定公民权制度

(给予华人与印度人地位与权利)


三项重大改变:

(1)9个马来土邦+槟城+马六甲=马来亚联邦, 

新加坡由英国直接统治。

(2)各邦统治者把政治主权转移给联邦总督

(3)马来人--自动成为公民

在新马出生的其他民族--获得公民权

新马居住至少10年的非马来人--获得公民权


时间:1945年底

两方代表:英特派大臣---麦迈克

马来亚半岛---各州统治者

进行方式:劝导、恐吓

结果:双方签订条约,英取得各州的管辖权

1946年1月,英殖民政府发表白皮书,正是建议推行新政府计划。


各族人民的反应

巫族(翁。渣化)

激烈反对,马来民族主义运动高涨



(马来统治者主权被剥夺、非马来人轻易取得公民权,分享国家权力)



全马马来民族大会在1946年3月被召开

杯葛马来亚联邦总督的就职典礼

成立“马来民族全国统一机构”(巫统),提出“马来人万岁”,翁。渣化成为主席。

在各州发动示威,后英国与马来统治者和巫统代表达成协议,成立“马来亚联合邦”


非马来人

华、印社群反应不积极

华人呼吁保留华人独特身份,实行双重国籍制

马来亚民主同盟表示在新架坡加入的前提下,才接受新体制


“马来亚联合邦”协定及其反响

成立时间:

1948年2月1日(1946.12提出)

背景:

由于“马来亚联邦”方案遭受马来人激烈的反对,英国当局被迫让步,最后成立“马来亚联合邦”取

代“马来亚联邦”。


马来亚联合邦内容:

恢复各州马来统治者的主权与权力

非马来人申请公民权的条件被修正

行政组织:

由九个马来州属+槟榔屿+马六甲组成


新计划下的内容:

非本地出生的华、印居民:必须在本邦连续居住15年,可通过口试(巫、英语)等手续申请公民



引起非马来人与左翼马来人的非议

反联合邦运动:

陈祯禄为首的“泛马联合行动委员会”+“人民力量中心”+马来亚中华商会联合会

推出《人民宪法》(全民观点):

1.认定马来亚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,各族应享有平等的公民地位

2.建立一个充分自治统一的马来亚

3.设置一个民选的联合邦立法议会与内阁

由于观点不受英国接受,应此举行全国性的罢市活动

反促成英国与巫统紧密合作,并拒绝让步

马来亚联合邦在1948年2月1日正式成立


2014年4月7日星期一

初中生物 第27章

-神经元(也叫神经细胞)

-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

-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

-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(也叫神经纤维)构成

-神经元的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

-树突较短但分支较多

-轴突较长,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轴突

-轴突越粗,髓鞘越厚,传导的速度越快

-轴突外围被间隔性的髓鞘包围

-髓鞘上有郎飞氏结可加速轴突内神经讯息的传递 and 有保护轴突的作用 and 绝缘作用

-髓鞘外围有一层神经膜,功用是保护和提供养分

-髓神经纤维每隔一定的距离,髓鞘便有间断,称神经纤维节或郎飞氏 结。两个郎飞氏结
之间称结间段

-髓鞘是由施万氏细胞组成

-神经纤维的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

-神经元的功能分成运动神经元(传出神经元)、联络神经元(中间神经元)、感觉神经
元(神经元)

-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的组成

-脑位于脑壳,脊髓位于脊柱

-脑分成 大脑半球、小脑、间脑、中脑和延脑


大脑

-皱褶越多的个体越聪颖,皱褶越多,表面积越大,容纳更多神经细胞

-主管运动、思想、感觉、语言、听觉、记忆、嗅觉

-间脑将神经冲动传入大脑,引起感觉

-中脑是视觉和听觉得反射中枢

-小脑协调全身肌肉,维持身体的平衡

-延脑控制不随意的内脏活动,有生命中枢 (喷嚏、咳嗽、口水的分泌的中枢)

-鸟的小脑特别发达、狗的脑部嗅觉中枢特别大

- 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 

-脑脊液又血管丛分泌

- 脑各部内的腔隙称脑室,充满脑脊液

-脑脊液帮助维持脑内压力,防止振荡

-灰质“H”状,在脊髓的中央,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

-白质在灰质的周围,由神经纤维集合而成的

-反射功能和传导作用 (脊髓功能)

-接收器是指接受而产生神经冲动的器官 (比如眼睛、皮肤.....)

- 全身肌肉和腺体是感应器, 感受刺激后,会产生反应 (如:肌肉的收缩 or 腺体增加分泌物)来适应刺激

-反射弧= 当接受器受到了外来的刺激,经过感觉神经传导至脊髓,脊髓感觉刺激之后,载通过运
动神经传导给感觉器而完成有关的反应,此神经路线称反射弧

-反身动作是指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的刺激,通过反射弧,使个体发生自动的反应

-自主神经系统 分成 交感神经 and 副交感神经,主要分布在内脏、血管、腺体

PG136 表
Hi~